搜索
#bg-animation{width: 90%;}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易乳网      京ICP备1504213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04603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北二分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20-2029年中国奶制品市场展望报告发布

来源:
乳业资讯网
浏览量

4月20日,2020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开幕,大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对未来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这也是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连续第七年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大会发布的“2020-2029年中国奶制品展望报告”,基于大量基础性研究,从生产、消费、价格、贸易等方面作了预测。

 

现从《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中摘取奶制品部分发布,以飨读者。

文 | 王东杰、董晓霞、祝文琪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一、2019年市场形势回顾

 

1.1  牛奶产量增速创近5年新高,奶制品加工量继续增加

      2019年,在奶业振兴背景下,养殖效益增加明显,助推中国奶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奶类产量估计为3305万吨,较上年增长4.0%。其中,牛奶产量3201万吨,较上年增长4.1%,增长率创近五年新高。2019年,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比重估计达到64.0%,规模化养殖场实现100%机械化挤奶,泌乳奶牛年均单产水平有望达到7.8吨。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奶制品加工量2719.40万吨,较上年增长5.6%。其中液态奶产量2537.67万吨,较上年增长5.8%,干乳制品产量181.7万吨,较上年增长2.5%,奶粉产量105.24万吨,较上年增长2.4%。

 

 

1.2  奶制品消费量稳步提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2019年中国奶制品消费总量(折生鲜乳,下同)达到4949万吨,较上年增长4.9%。其中,城乡居民食用消费量(含乳饮料、冰淇凌、蛋糕等食品中奶制品消费量,下同)为4475万吨,较上年增长5.3%。2019年中国人均奶制品消费量为35.35千克,较上年增长4.5%。

 

1.3  奶制品进口继续增长,鲜奶进口增幅明显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9年中国累计进口奶制品(含婴幼儿配方奶粉)297.34万吨(折生鲜乳1660万吨,较上年增6.5%,自给率降至66.4%),较上年增长12.8%,进口额111.2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8%。奶制品出口量5.42万吨,较上年增1.4%;出口额4.31亿美元,较上年增23.9 %。进口来源国以新西兰、德国、澳大利亚、法国和美国等为主,分别占奶制品进口总量的41.9%、12.6%、7.6%、6.4%、6.1%。

图 1  2016—2019年奶制品进口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1.4  生鲜乳收购价创近5年新高,鲜奶和奶粉零售价明显上涨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9年我国生鲜乳平均收购价为3.65元/千克,较上年增5.5%,创近5年新高。据中国价格信息网监测,2019年全国监测城市鲜奶平均零售价为10.73元/千克,较上年涨1.3%。其中,袋装鲜奶和盒装鲜奶平均零售价均涨1.3%。同期,三段幼儿配方牛奶粉平均零售价为208.92元/千克,较上年涨5.4%。

表1  2018-2019年生鲜乳、鲜奶和奶粉价格变化

单位:元/千克 %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中国价格信息网

 

 

二、未来10年市场走势判断

 

 

2.1  总体判断

      未来10年是奶业振兴的攻坚期。

      生产有望明显增加,适度规模养殖加速推进。展望期间,随着奶业振兴战略的落实,奶牛适度规模养殖将加速发展,奶牛饲养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奶牛生产效率将明显提高,到2029年,预计100头以上奶牛养殖规模化率将达到75%,奶业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5%以上,奶类产量将达到4300万吨,与基期相比增长34.0%,未来10年年均增速为2.7%。

      消费总量稳步增长,品种多样化趋势增强。展望期间,伴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奶制品消费将稳步增长。预计2029年人均奶制品消费量为45.92千克,比基期增长35.1%。奶制品消费总量将达到6596万吨,与基期相比增长39.1%。产品种类创新、冷链物流完善、跨境电商崛起、消费偏好养成等将加速奶制品结构升级,未来巴氏低温奶、奶酪、黄油等产品消费量将较大幅度增加。

      进口继续增长,进口来源地更加多元化。展望期间,中国生鲜乳产需缺口将长期存在,奶制品进口继续增加。预计2029年奶制品进口量将达到2315万吨,与基期相比增长49.9%,进口量年均增速从过去10年的12.3%降至3.4%。展望前期,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欧盟地区将继续保持进口来源主导地位,展望中后期,美国以及“一带一路”国家进口潜力将逐步显现。

      价格震荡上行,优质优价特征更加明显。展望期间,受人工成本、土地成本、饲草料成本、粪污处理成本等刚性支撑,奶价将保持震荡上行态势。由于中国奶业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以及品种的差异性,地区间、品种间的价格分化特征将长期存在,营养化、优质化、健康化的产品将保持优质优价特征。

 

2.2  生产展望

      生产与生态协同发展,奶业转型升级效果将逐步显现。2020年,各省将积极落实奶业振兴计划,积极实施奶业提质增效行动,加强优质苜蓿基地建设和家庭牧场建设,但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给一季度中小牧场饲料供应和生鲜乳交售造成了不利影响,预计2020年我国奶类产量达到3390万吨,较上年增长2.6%,但增速较上年(4.0%)有所放缓。展望未来10年,在奶业振兴和绿色发展的推动下,中国将在优质奶源基地建设、生产布局优化、优质饲草料供给、粪污资源化利用、养殖模式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实现奶业生产和生态协调发展。到2025年预计奶类产量4000万吨,与基期相比增长24.6%。

      展望后期,中国奶业将在规模化、机械化、集中度等方面取得更大进步,奶源安全将更有保障。预计到2029年中国奶类产量将达到4300万吨,与基期相比增长34.0%(图2)。经过过去10年的发展,中国奶业已经走出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未来10年将进入稳步健康发展轨道,奶类产量年均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7%,明显高于过去10年0.5%的增长水平。

图2 2009—2029年中国奶类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2009—2019年数据为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2029年数据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CAMES模型系统预测

      加速推进适度规模养殖是扩大我国奶业生产和提升我国奶业竞争力的关键。2020年,中国将通过奶业提质增效建设工程,培育适度规模奶牛养殖主体,推进养殖设施改造,提升奶牛综合生产率,预计100头以上奶牛养殖规模化率将达到65%,泌乳奶牛年均单产水平有望达到8吨。

      展望中期,将逐步形成以奶农规模化养殖为基础的生产经营体系,良种繁育及推广、高产奶牛核心育种群打造、优质饲草料生产等供给侧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到2025年,预计100头以上奶牛养殖规模化率将达到70%,奶业机械化水平将达到95%。

      展望后期,智能化饲喂、精准化管理等技术将应用到奶业生产中,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将大幅提升,到2029年,预计100头以上奶牛养殖规模化率将达到75%,奶业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5%以上。

 

2.3  消费展望

      奶制品消费总量稳步增长,消费结构更加优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一季度奶制品销售阶段性下滑和消费很难回补,预计2020年奶制品消费增速放缓至5090万吨,仅比上年增长2.8%,小于2019年4.9%的增速。

      研究表明,收入增长对人均奶类消费具有正向影响。展望期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将带动奶制品消费快速增加,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和学生奶消费有望成为拉动奶制品消费的重要引擎。到2025年预计奶制品消费量将达到6116万吨,比基期增长29.0%。其中食用消费量5571万吨,比基期增长30.5%,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将达到42.97千克,比基期增长26.5%。

      展望后期,低温奶对常温奶的替代趋势将明显加速,黄油、奶酪等干乳制品消费习惯有望逐步养成,推动“喝奶”向“吃奶”转变,奶制品消费预计进一步提升,2029年奶制品消费量预计达到6596万吨,比基期增长39.1%,其中食用消费量5974万吨,比基期增长39.9%,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将达到45.92千克,比基期增长35.1%(图3)。从增速看,2019—2029年奶制品消费量年均增速预计为2.9%,略低于过去10年3.0%的年均增速。

图3  2009—2029年中国奶制品消费量及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2020—2029年数据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CAMES模型系统预测

 

2.4  贸易展望

      进口增速将逐步趋缓,进口来源更加多元。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物流运输受阻,终端消费下降,企业奶粉库存增加,对进口形成一定抑制,预计2020年奶制品进口量(折生鲜乳)将有所放缓,为1715万吨,比上年增长3.3%。

      展望未来10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便利化的推进,中国奶业市场将更加开放,进口量仍会增长,但增幅会进一步放缓,预计到2025年中国奶制品进口量将增至2134万吨,比基期增长38.2%。到2029年奶制品进口量将达到2315万吨,比基期增长49.9%。整体看,未来10年奶制品进口量年均增速预计为3.4%,将明显低于过去10年12.3%的年均增速。从进口产品来看,奶粉仍将是主要的进口产品,但得益于跨境电商的推动和海关监管措施的创新,鲜奶、酸奶、奶酪等产品的进口增速将维持高速增长。

      从进口来源看,根据中国-新西兰和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2021年起中国对新西兰鲜奶、黄油、奶酪的关税将降至为0,2023年中国对新西兰奶粉的关税将降至为0。2024年中国对澳大利亚酸奶、黄油、奶酪的关税降至为0,2026年中国对澳大利亚所有奶制品关税降至为0,零关税的成本优势将使得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继续保持主要进口来源地优势。随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定的实施,美国的“延长货架期乳”、“强化乳”、“超滤液态乳”、“乳渗透物粉”等将输入中国。此外,来自欧盟以及 “一带一路”国家对华奶制品出口也将增加。未来中国奶制品的进口来源将更加多元,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图4  2009—2029年中国奶制品进口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2009—2019年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2020—2029年数据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CAMES模型系统预测

 

2.5  价格展望

      2020年中国生鲜乳收购价将保持上涨态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国内生鲜乳生产和饲料供应受到一定的冲击,终端销售下滑,生鲜乳、鲜奶和奶粉等价格均出现下行趋势,随着疫情防控的好转,复工复产加速推进,主产省采取了一定的补救措施,价格趋于平稳。从全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外进口可能受阻,预计下半年国内生鲜乳产需将处于偏紧状况,预计生鲜乳收购价将稳步回升。从中长期看,高成本依然是推动中国奶价刚性上涨的主要因素。随着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除了进口饲草料成本上升外,国内环保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资金成本上涨的不可逆性也将显著增强,将推动中国奶价持续上涨。但由于我国奶业生产的分布不均衡,南北之间的价格差异将长期存在,不同生产规模、不同等级的奶制品之间的价格分化也将更加明显,优质优价特征将长期存在。

三不确定因素

 

3.1  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变化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奶制品进口国。中国进口占世界贸易量的1/5,占国内生鲜乳总供给的1/3,中国乳企的海外投资和跨境并购也越来越多,因此稳定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对中国奶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但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逆全球化趋势有所增强,2018-2019年爆发的中美经贸摩擦,造成苜蓿等饲草料成本大幅上涨,给中国奶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展望期内,随着中国全方位扩大农业对外开放,预计中国生鲜乳自给率将继续下降,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若未来逆全球化浪潮再起,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的变化,将给中国奶制品进口以及国内奶业产业安全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3.2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供应链的冲击程度

      欧洲和美洲是中国奶制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扩散蔓延,作为奶业主产地的欧洲和美洲都成了此次疫情的重灾区,德国、法国、意大利以及美国等国纷纷采取了关闭边境、减少航运等措施,短期内,物流受阻、成本上涨、运输时间延长,可能造成奶制品国际供应链的断裂。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短期性的,那么后续生产和贸易有望逐步恢复,若新冠肺炎疫情演化为常态化,甚至是周期性的疫病,那么其对全球奶制品供应链将产生重大冲击,因此未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演化态势及其对国际奶业对影响尤为值得关注。

 

3.3  奶业新国家标准完善对行业格局的影响

      加快标准建设是全面提升中国奶业品质的必由之路。过去2年,无论是《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产品标准 生鲜乳》还是《中国优质乳工程技术规范》,都在尝试健全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等法规标准体系,以提升中国优质生鲜乳的质量水平。反观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和复原乳鉴定4个新国标,从第一次讨论稿发布征求行业意见至今已经两年多时间,迟迟没有正式修订发布。可以看出行业内、产品间的博弈非常艰难,标准修订困难的背后是低温奶和常温奶之争,是不同企业、不同协会的利益之争。展望期间新国家标准若得以发布,势必对行业格局、供需格局、产品销售格局等产生重大影响,其潜在不确定性值得长期研究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