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成就聚焦:中国奶牛养殖现代化的“发展答卷”
来源:
中国奶业协会
为推动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奶业协会官微自9月17日起系列推送《中国奶业战略发展重点课题研究报告(2025)》深度解读与精华摘编。报告聚焦牛奶养殖、乳品加工、产加销一体化等全产业链核心环节,是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权威战略成果。通过持续分享关键洞察与落地路径,旨在为行业决策与创新提供坚实支撑,助力奶业现代化发展迈向新台阶。
中国奶牛养殖现代化成就聚焦
回望中国奶牛养殖业发展的不平凡历程,中国奶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行业艰苦奋斗,阔步追赶时代进程,让牛奶从极少数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特需品”“稀缺品”“补品”转化为亿万家庭的日常消费品,中国从一个奶业小国发展为全球奶业大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奶业奇迹。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奶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乳品质量比肩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奶牛养殖业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奶牛养殖新篇章。
在经济效益方面,全产业不断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数智化、集约化水平,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推动和支撑高质量发展。同时,奶业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奶牛养殖业作为上游产业,为整个产业的整体进步提供了源头活水。
在社会效益方面,全产业探索并形成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激活农村沉睡资源,促进奶牛养殖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融合,打造出成长性好、稳定性强的特色富民产业,提供就近就地就业的机会,让当地人参与产业发展,共享增值收益,通过勤奋劳动过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生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在生态效益方面,全产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全产业“含金量”与“含绿量”的同步提升。
1.产业规模跃上全球大国行列
①中国牛奶产量位居全球前列
从2003年,中国牛奶产量一直位于全球前四,是全球牛奶主产区之一。
从2010年,中国牛奶的年产量一直稳定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从2023年开始,攀升到4000万吨以上,让中国人把奶瓶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②中国人均牛奶占有量大幅提高
1949年,中国人均奶类占有量只有0.4公斤,只能满足婴幼儿、病人和少量特定人群的消费。[1]2024年,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大幅提升到40.5公斤,75年涨了100倍。
表1 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

③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较高
如今,中国原奶自给水平已超过70%,供应链“命门”总体上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增强。从2022年开始,中国乳制品进口量呈现下降趋势。

图1 中国牛奶自给率[2]
④国际化迈出新步伐
中国奶业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挖掘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探索高质量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在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壮大,加快提升竞争力。在此期间,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展奶源布局。
⑤智慧养殖样板初步打造成型
中国奶牛养殖已经告别了以人工劳动为主的传统阶段,经历了以机械替代人力的机械化阶段,以及生产要素数字化的信息化阶段,目前,正向更高阶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阶段过渡。
中国积极发展智慧牧业,基于先进装备、信息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奶牛养殖的生产要素进行精准感知、数据分析和预测预警,以人机协作或无人参与的方式,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精准管控,提高奶业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率、提升乳品质量。
探索过程中,涌现出敕勒川智慧生态牧场等智慧养殖样板。该牧场采用全球一流的自动化设备和智慧低碳管理系统,是全球领先的智慧示范牧场,也是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绿色低碳观光牧场,代表目前全球奶牛养殖行业的领先水平。
2.产业素质达到全球奶业强国水平
①中国已探索出一条符合“人多地少”基本国情的奶牛养殖发展模式和路径,行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已处于全球前列。
规模化养殖具有管理规范、产奶量稳定、原奶质量高、抗风险能力强等优势。中国奶牛2024年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显示,规模化养殖有更好的生产性能表现。[3]
中国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占比已从2005年的11.2%提升到2024年的80%。

图2 中国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场所占比例[4]
我国牧场的平均规模已在全球名列前茅。
表2 2023年全球主要国家牧场平均规模[5]

②中国奶牛养殖业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和奶业发达国家之间上百年的差距。
奶牛单产是衡量奶牛养殖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提高奶牛单产水平是奶牛养殖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现代奶业发展的核心策略,能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FAOSTAT数据库始于1961年,根据该数据,可计算出奶牛单产(Milk Yield per Cow)数据。
纵向比,1961年,部分国家的奶牛年单产数据为:美国:3306公斤/头,加拿大:2757.7公斤/头,法国:2670.7公斤/头,德国:3109公斤/头,英国:2848公斤/头,荷兰:4220公斤/头[6]……而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中国奶牛年单产仅为2605公斤/头[7]。结合各国奶业的发展史及当时的实际水平,可以推论,2000年前后,中国奶牛养殖业的整体水平与奶业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上百年的差距。
横向比,2000年,中国奶牛年单产水平(2605公斤/头)仅为美国同年(8254公斤/头)的31.56%,同样,为荷兰(7281公斤/头)的35.79%,为德国(6122公斤/头)的42.55%。
中国奶牛养殖业从远远落后的“跟跑”开始,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走完了奶业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奶业产业化历程。目前,中国奶牛单产的平均水平已跻身全球第一方阵,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和奶业发达国家齐头“并跑”甚至“领跑”。2024年规模牧场单产达到 10.9 吨,已经达到了美国水平。[8]

图3 2000年—2023年,中国和部分奶业发达国家奶牛平均年单产
③中国奶业的区域布局已经完成,专业化生产带形成,世界级的“黄金奶源带”打造成型。
在呼伦贝尔、锡林郭勒、敕勒川、新疆天山等优质大草原,打造出世界级的“黄金奶源带”。这里气候温凉宜人,适宜养殖天性耐寒怕热的奶牛,拥有独特的饲草饲料资源,天然富含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等多种奶牛必需的营养素,为奶牛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中国通过引进优良奶牛品种、改良牧场管理技术等方式,应用新技术、新标准、新模式,在中部、南部也完成了规模化牧场的发展,南方奶牛的产奶效率逐步提高,缩小了与北方牧场的差距,形成了“南北同进步、共发展”的奶业发展局面。
④奶牛养殖领域的科技研发水平和成果应用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奶牛养殖业的科技创新投入大幅提高,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成果量质齐升,科技创新实力跃上新台阶。同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让最新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奶牛养殖业中,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营养健康。
⑤中国已培育出多个大型牧业集团,优然牧业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原料奶供应商。
3.质量安全水平比肩奶业发达国家
中国已成为世界奶业大国,中国奶牛养殖业牢固树立大质量观以高度责任心抓品质,弘扬工匠精神,努力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转化为人民的高品质生活。
目前,中国奶业监管体系日益完善,乳品质量达历史最好水平。连续17年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做到了抽检“全覆盖”。2024年,中国生鲜乳合格率达到100%,乳蛋白、乳脂肪含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牛奶成为中国人最安全、最营养的食品之一。
①中国原奶核心品质指标优于欧盟标准
蛋白质、脂肪、菌落总数、体细胞是原奶品质的核心指标,也是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原奶标准的重要内容。
2024年,中国规模化养殖场生产的原奶,乳脂率3.98%、乳蛋白率3.38%,都满足欧盟标准的要求;体细胞20.4 万个/mL,优于欧盟标准。
表3 中国规模化养殖场原奶2024年核心指标对照欧盟标准情况

②龙头企业原奶的菌落总数低于10000CFU/mL
近年来,伊利集团使用的原奶,蛋白质、脂肪都满足欧盟标准的要求,菌落总数、体细胞远远优于欧盟标准;四项核心指标均优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标准。
伊利集团使用的原奶,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实现菌落总数平均值低于10000CFU/mL。
菌落总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每单位(如克、毫升等)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牛奶的菌落总数客观全面反映牛奶在养殖端、贮存端以及运输端的设备先进水平、综合管理能力和卫生状况。
降低原奶的菌落总数是全世界从古至今一直在着力破解的共同难题,世界各奶业标准都对生鲜乳中的菌落总数进行了限定。欧盟、美国、新西兰规定生鲜乳中菌落总数≤10万CFU/mL,加拿大规定菌落总数≤5万CFU/mL。面对每年使用的原奶接近1000万吨的庞大基数,伊利原奶菌落总数平均值能连续两年实现低于1万CFU/mL,是一项划时代的进步。
③龙头企业的原奶,能在奶业发达国家定为高等级。
奶业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原奶定价决策系统,如果把伊利使用的原奶2024年的核心指标放在奶业发达国家的原奶计价体系进行评估,将被评定为最高等级:在美国,将被评定为A级奶[9];在德国,将被评定为一级原料奶[10];在丹麦,将被评定为优等[11];在法国,将被评定为优质[12];在澳大利亚,将被评定为优等[13]。
4.消费者的“国奶自信”正逐渐形成
如今,中国牛奶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和认可,“国奶自信”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牛奶不比别人差”的观念正渐渐成型。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奶类产品种类不断丰富,除了液态奶,还有奶粉、奶酪、黄油、奶油、炼乳等各类乳制品,近年来黄油、奶酪等干乳制品消费快速增长,消费结构日趋多元,从“喝奶”向“吃奶”转变的趋势逐步显现。
牛奶是营养最完美的食品,是补充蛋白质、钙及矿物质的优质食品选择,老少皆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特别强调了奶的摄入量,推荐每天摄入300-500克。
随着中国奶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品质已经成为中国牛奶的名片,“国奶”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营养健康需求,值得消费者坚定地信任。
参考文献
[1]2024年数据来源于刘长全 《2024年中国奶业经济形势回顾及2025年展望与发展思考》。
[2]数据来源: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测算得出
[3]请参阅:中国奶业协会 养殖业发展部《奶牛养殖产业信息》,2024年第4期(总第24期),第8页。
[4]2002-2020年数据来源:李胜利 魏宏阳《世界奶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63页。2021-2023年数据来源:各媒体报道中援引中国奶协的数据。2024年数据来源:李胜利 《中国奶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5]数据来源:《2024中国奶业统计资料》,第28页。
[6]数据来源:李胜利 魏宏阳《世界奶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236页(美国),第294页(加拿大),第455页(法国),第395页(德国),P486(英国),第368页(荷兰)。
[7]数据来源:李胜利 魏宏阳《世界奶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62页。
[8]2024年中国规模牧场单产达到美国水平的信息,请参阅李胜利、姚 琨、刘长全等:《2024 年度奶牛产业与技术发展报告》,《中国畜牧杂志》,2025年第61 卷第03期第395页。
[9]请参阅李胜利 魏宏阳《世界奶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227-228页。
[10]请参阅李胜利 魏宏阳《世界奶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388页。
[11]请参阅李胜利 魏宏阳《世界奶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552-553页。
[12]请参阅李胜利 魏宏阳《世界奶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436-437页。
[13]请参阅李胜利 魏宏阳《世界奶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701-703页。